2006年3月1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五版:旁听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萧山“王选”在行动
口述 孙娟 整理 朱乔夫

  这是一位才28岁的年轻女教师。在过去的6年里,她走遍了杭州萧山区的10多个镇、村,首次在萧山找到了侵华日军实施细菌战的大量证据,并发现萧山可能是侵华日军在浙江最早实施细菌战的地区。
 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,她还运用“历史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地方史教学相结合”的教学方法,带领学生们走进民间,调查日军在萧山实施细菌战的史实,让学生们牢记了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。她,就是萧山五中的历史老师——孙娟。
    
  我是杭州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的。可能因为性格的缘故吧——虽然我比较安静,但我喜欢刨根问底,对于一种现象背后那些能反映事件的真实面貌、并对人们有所警示的东西,特别感兴趣。
  而历史就是这样一种东西。历史就像是镜子,我可以从经济、社会或者各种各样的角度去研究历史,并从中发现对现代社会有意义、值得借鉴的东西。这就是我喜欢历史的真正原因。在这个学科里,我有着广泛的空间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角度对那段过往进行探索。
  不过,研究侵华日军细菌战并搜集日军暴行的证据,却是受了我的老师和王选(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索赔诉讼原告团团长)的影响。
  1999年,我还在读大三,王选已经是我们这些历史系学生的偶像。但是系里的老师却告诉我们,从王选搜集侵华日军细菌战证据的过程来看,因为时光的流逝,证据已经越来越少了。从那时候起我就在打算,如果有可能,我一定要尽己所能,从身边开始搜集这些证据并保留好,有朝一日能派上用场(后来确实是派上用场的,我很高兴)。
  没有什么特别崇高的想法,这就是6年多来支撑我不间断地搜集细菌战证据的全部原因,当然,也是促使我写下《日军在萧山实施细菌战的罪行》调查报告的动力。
  正式着手进行细菌战证据调查是在2000年,而将调查重点放在自己的家乡萧山,则是一个偶然的因素——一份1939年6月7日的报纸引起了我的注意。
  那是一篇题为《敌机投下白色絮状物后,头蓬、靖江乡民中毒》的消息。消息上说:“本月7日,敌机在头蓬、南阳等乡投下白色絮状毒物详情会志本报。兹经记者在头蓬、靖江、南阳等乡探询,据云自此项白色絮状物落下江后,有被其触及眼珠者,不久,眼球即行红肿,旋达头部,其人即入昏迷状态。毒物落水后,有人饮之,即发生上吐下泻之症,并有四肢麻木抽搐等状。自此项絮状物发于水中时,即变为鱼鳞状之物浮在水面,翌日,可变为黏液体,仍浮在水面云。”
  看到这样的内容,我心里突然一动——相关资料都说日军在浙江实施细菌战开始于1940年,而且也从未有史料记载日军曾在萧山展开过细菌战。我当即觉得有必要搜集日军在萧山实施细菌战的具体证据。
 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,我开始走村串户,跑了萧山的10多个镇和村,与几十位亲历那段历史的老人们进行了接触调查。这一番调查,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——我的家乡萧山,是日军在浙江最早实施细菌战的地区。

  据公认的历史资料记载,日军在浙江实施细菌战的时间是在1940年。当时,日本已陷入侵华战争不能自拔,为摧毁中国军民坚持敌后英勇顽强抗战的意志和战斗力,日军大本营于1940年批准石井细菌部队大量生产所谓“举世惟一的现代化”细菌武器,并在侵略战争中广泛使用,妄图以此摆脱其国小兵源少、军备物资匮乏而给侵略战争造成的困境。
  1940年至1942年间,日军调派731部队抵南京,在1644部队的配合下,多次对浙江衢县、宁波、金华一带空投大批烈性传染病鼠疫和伤寒、霍乱、赤痢等菌物,进行了细菌战攻击。
  但据目前的文献记载和我的实地调查,事实上,早在1939年,日军就已经在萧山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。
  1937年11月5日,侵华日军在杭州湾的金山卫和全公亭之间强行登陆。11月11日,日机空袭萧山县城,投下了第一批炸弹。为了达到渡江南侵的目的,日军采用了多种手段,如空袭、偷渡、炮战等,到1939年,更是实施了残酷的细菌战。
  1939年5月,日军将大量细菌从东京运至上海,指定福民医院组织细菌培养工厂,共分鼠疫、霍乱、伤寒、白喉、赤痢5种,在华中、华南前线向河流内投放,并利用汉奸散布到各游击区。1939年6月4日,日机飞到萧山境内,投下有毒食物,如糖果,糕点等。
  据《萧山县志》记载:“本省第29流动学校校长郑来兴称:‘本月四日(即6月4日)上午九时五十分,有敌机七架过境,当时本校学生疏散在田野间,忽有一机掷下用绿色有光纸包之酥糖一包,学生杨志向拾得,当将酥糖喂一老狗,狗食之,顷刻毙命,是以酥糖内含有重大毒素。’”这是迄今为止日军在萧山实施细菌战的最早记载。
  为防止人民群众、特别是少年儿童误食,当时的县政府通过各种途径通令各地切实注意,但是防不胜防,居民在香烟内也发现了有毒物品。在当时一种叫“小大英牌”的香烟内,日军派人散布了毒菌针。“该项毒针,长仅四五分,误食之,即中毒致死,据报,难民用宝光,在东仰黄栗村公兴详店内购得‘小大英牌’香烟,当燃着吸食,遂微闻爆炸声,三分钟后,即头腹绞痛,呼吸困难,不能言语,嗣后诊治,呕吐麦色浓味,次日仍昏迷不醒。”
  同年6月7日,日机在头蓬、南阳、靖江等地投掷白色絮状毒物。同时,日机在轰炸赭山时,又投下大量白色棉状毒物。紧接着,“6月13日,日军出动飞机在义盛、靖江乡上空投下灭绝人性的细菌弹,不少乡民感染后,上吐下泻,四肢麻木,惨死在疫病中”。

  文献上以及当时的新闻报道都证明,萧山才是侵华日军在浙江最早开始细菌战的地区,而且,这些罪行都是有人证的。按照这些文献的记载,我挨家挨户地开始了艰难的实地取证。
  一开始,2000年,我到萧山东北面的靖江镇进行调查访问,果然找到了几名目击者和知情者,他们清晰地回忆了当年遭受侵华日军细菌战祸害的情形。
  靖江镇伟南村一组69岁的老人余金木就是一名活着的见证人。他告诉我,当时村里流行一种“大头病”,日本鬼子把病菌投放到水中,有人喝了这种有毒的水就染上了这种病。因为余金木一家有5个人染上了“大头病”,所以记得特别清楚。
  余金木老人告诉我,得了“大头病”的人发病初期就不会说话,全身发红,上吐下泻,四肢抽搐。一旦染上此病,家里的人会一个接一个地死去,有的人过一两二天就死了,有的人过五六天死去。先是余金木的两个哥哥同时染上了这种病,死了,不久妹妹和小叔也死了,后来,他爹和才五六岁大的小弟弟也相继死去。
  由于死了一个长辈,按照农村里的习俗,余家请来了一批道士为死人超度。期间,有一个道士上厕所经过羊棚时,发现羊棚上团箕里小弟弟的尸体还在动,于是马上把他抱回来,他奇迹般地死而复生,但一只眼睛瞎了、双耳聋了。
  余金木老人当时只有10岁左右,家里人一看情况不对,马上把他送到亲戚家,总算逃过此劫。老人说,这场“瘟疫”大约持续了6个月。
  和余金木老人同村的陈宝福老人,今年78岁,他也谈到了“大头病”。他说,村里很多人都死于这场病,张根一家人就无一幸免。起初是张根的妹妹得了这个病,知道要传染的,张根马上逃走,仍然难逃厄运,已经传染了病菌,死了,不久,全家死绝。由于当时这个病极易感染,弄得人心惶惶,很多人家每天很早就关门,很少有人外出,都躲在家中发愁,深怕病魔和死神突然降临到自己头上。
  靖江镇南伟村一组65岁的王烷贞老人回忆,当时侵华日军在头蓬那边放了一颗“臭气炮”,人只要闻到,全都死去。那一颗“臭气炮”毒死了很多人,尸体摞成一堆。
  靖江镇雷东村五组的陶明康老人说,当时曾有50多个日本兵来过,在长山—新街、靖江—义蓬一带。之后很多人都生病,主要有肚子痛、腹泻、“吡咯梭”(萧山方言)、“大脚病”、烂脚疮。村里大约有20%的人得了这些病,约有三分之一的人1个月以后死亡,有些人就一直生这种病,但也有一些好转。

  是的,我搜集的这些证据还真的派上了大用场。
  2002年,王选到萧山所前老年协会搜集日军在当地实施细菌战的证据。当时我在杭州读书,得知消息后,特地赶回萧山,把搜集的第一手资料交到她手中。王选看后很感动,说“这份资料很宝贵,我一定会好好利用起来”,还给我留下了她的联系电话呢!
  要找到这些见证者真的不容易,所以这6年多来也就找到了这么些人。一方面时间隔得太久了,现在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几十年前曾经发生过这么惨无人道的事情;更重要的是,当年这些受害的老百姓大部分已经不在人世了。
  去年就发生了这么一桩事。
  当时,萧山临浦镇有人找到我,说村里有位高龄老人,在侵华日军来过之后就烂了脚,估计是炭疽病,让我一定去看看。我就来到萧山南部塘望孙村,找到了83岁的王瑞清老人。
  这是该村侵华日军细菌战受害者中惟一健在的老人。据老人回忆:1940年10月,不时有日本飞机在空中播撒白色絮状毒物。一天,他下田劳作之后,双脚开始溃烂,数10名村民也先后出现了同样的症状。60多年过去了,老人的脚仍然溃烂得像树皮一般,我看了真是触目惊心。见老人目前生活比较艰辛,我还给他留下了几百块钱,希望他找一个医生来看看。
  访问中,王瑞清老人又向我介绍了他认识的临浦镇坂里朱村的另一位受害者。可等我访问完王瑞清老人赶到坂里朱村时,这位老人已在1个月前去世了。
  唉,我相信像王瑞清老人这样的细菌战受害者在萧山有很多,但是其中大部分都已经过世了。因此,调查取证工作会越来越难,我也觉得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。
  不过我是不会放弃的。让这些无辜的人遭到如此残害,就是天理不容!
  这么6年下来,不仅调查取证工作有了一些收获,我也借上历史课的机会,向学生们传授了如何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,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知识,带他们一起去寻找那些被遗忘的历史,使学生掌握了在实践过程中研究和学习历史的方法,也永远不要忘记那段历史。
  这几年我执着于调查细菌战造成的恶果,看着这些生活贫困的、饱受细菌战摧残的、行将过世但却从未获得过任何补偿的老人,心情也日益沉重。但我还是会继续调查寻访新的线索和证据,走访当年细菌战的受害者和知情人。历史是不能忘记的,我要努力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段历史。